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  • author Kitty
  • 2025-07-14

近日進入「燒烤模式」,高溫天氣連日不退。不久前,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引發關注:海南一名女子在高溫中暑後,從發病到死亡不足24小時。這不是「太誇張」,而是現實的殘酷。很多人以為中暑就是頭暈、口渴、流汗,其實嚴重中暑能致命,而且死得非常快!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我們總把夏天當「老朋友」,卻忘了它也是「狠角色」。高溫殺人不見血,中暑從不只是小事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一、從中暑到死亡,可能不到一天

據海南當地媒體指出,該女子當日外出進行勞作,天氣悶熱,濕度高。回家後出現頭痛、乏力、持續高熱,家人以為是普通中暑,採取了物理降溫等措施。但她體溫持續升高,甚至出現意識模糊,緊急送醫後,診斷為重症中暑(熱射病),最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治身亡。

Advertisements

醫生表示,這類病例在夏季並不罕見。一旦進入熱射病階段,死亡率高達50%—70%搶救的「黃金時間」只有4—6小時。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醫學現實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二、別把「中暑」當小病,它分級很明確

中暑不是一個整體,而是有「級別」的。

根據《職業性中暑的診斷標準》,中暑分為:

先兆中暑:出汗多、口渴、頭暈,但休息後可緩解;

輕度中暑:體溫升高、乏力、噁心;

重度中暑:包括熱痙攣、熱衰竭和熱射病。

Advertisements

其中,熱射病是最嚴重形式,表現為體溫高於40℃、意識障礙、抽搐、甚至昏迷。

很多人誤以為中暑就是「熱一下」,但熱射病的本質是體溫調節系統崩潰,體內熱量無法排出,導致器官「煮熟」。哪怕送到ICU,也常常回天乏術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三、為什麼說「高溫 + 高濕」是致命組合?

在高溫環境下,我們依靠出汗來降溫。但如果空氣濕度太高,汗液無法蒸發,熱量就會在體內堆積

南方地區夏季濕度長期在80%以上,等於「天然高溫蒸籠」。這時候,哪怕你沒劇烈運動,也可能在短時間內中暑

Advertisements

尤其是老人、兒童、孕婦、慢性病患者,體溫調節能力本身就弱,更容易中暑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四、這些信號出現,一秒都不能拖!

中暑的危險在於,症狀發展快,錯過最佳搶救時間,可能就是生死之隔。

一旦出現以下情況,別猶豫,立刻送醫:

體溫超過40℃;

出現意識混亂、語言不清、站立不穩;

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;

肌肉抽搐或昏迷;

停止出汗(體溫高但皮膚乾熱)。

此時千萬別指望物理降溫能解決問題,應該立即撥打救護車就醫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Advertisements


五、你以為「耐熱」,其實只是身體在硬撐

很多人自信地說:「我不怕熱,從小曬太陽長大的。」但你要知道,人體的核心溫度只能維持在37℃左右,一旦超過41℃,器官功能就開始紊亂。

你所謂的「耐熱」,不過是身體超負荷運轉的假象。等到症狀明顯時,往往已經太晚。

中暑不是意志力問題,是生理極限問題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六、預防重於治療,夏天這些事必須做到

高溫來臨時,預防中暑比什麼都重要,特別是以下幾點,一定要牢牢記住:

1. 避開高溫時段

Advertisements

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是最熱時段,盡量避免外出。如果必須出門,務必戴帽子、遮陽傘,穿淺色、透氣衣物,減少暴露部位。

2. 室內別悶熱

開窗通風或使用空調、風扇降溫,室溫不應超過28℃。有老人小孩的家庭,空調可設定在26℃左右,保持濕度適中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3. 充分補水,但別喝錯

高溫出汗多,身體水分和電解質會大量流失。建議每小時喝水150—200毫升,不要等口渴才喝。

注意:別喝冰水、濃茶、酒精飲料,這些會加重身體負擔。

Advertisements

4. 飲食清淡,避免高脂高蛋白

夏季應以易消化、低油低鹽為主,適當增加綠豆湯、酸梅湯等清熱解暑飲品。避免暴飲暴食,否則也會增加內熱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七、這些人是高危人群,必須格外警惕

數據統計,中暑死亡案例中,超過60%為老年人

以下人群中暑風險極高:

60歲以上老人,尤其獨居、行動不便者;

嬰幼兒,體溫調節能力差;

孕婦、肥胖者,代謝負擔重;

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患者;

戶外勞動者、快遞員、外賣員等高溫暴露人群。

Advertisements

對於這些人群,家屬要幫助做好防暑準備,不要等中暑才後悔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八、別迷信「土方法」,科學才是正解

坊間流傳著各種「防暑偏方」,比如喝冰水降溫、用酒精擦身、捂汗出熱毒……這些做法不僅無效,有些甚至可能加重病情。

唯一科學的做法是:

中暑初期,脫離高溫環境;

快速降溫(濕毛巾擦身、冷水噴霧等);

補充水和電解質;

重症立即送醫,不耽誤。

不是普通中暑!女子「體溫升高、意識模糊」送醫不治 醫生嘆「發作不到24小時」:錯過黃金時間


九、結語:別拿生命賭「沒事」

高溫天不是「考驗意志」,而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。中暑不是稀罕事,而是每年都在發生的悲劇,海南女子的離世就是最沉痛的提醒。

別再說「我挺得住」,身體不會一直替你買單。每一個忽視防暑的人,都是在和死亡賽跑。

夏天的「威力」,你真的了解了嗎?

文章來源:今日頭條

精選推薦

Comments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