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電廠花300億「延役20年」划算嗎?前核二工程師「忍不住全說了」
根據《ETtoday新聞雲》報導,823核三延役議題延燒,引發正反兩派論戰,一位曾在核二廠服務30年、專職處理核廢棄物的退休工程師王義龍挺身而出,分享他的專業見解。
這位資深工程師指出,大眾所擔憂的核廢料,主要是過濾樹脂、防護衣物等低階核垃圾。這些物品經過專業處理並固化後,每5.27年放射性就會減半,經過200至300年後,其放射程度將降至陽明山地熱谷泥土的自然水平。
圖片來源:ETtoday
Advertisements
他進一步解釋,早期因環保意識較低,產生較多核廢料。但自80年代環保觀念提升,加上引進先進處理設備後,現今每年產生的低階核廢料量已降至過去的三分之一。以蘭嶼為例,雖然當地存放近十萬桶核廢料,但該地區的觀光和經濟發展持續成長,便利商店也越開越多,「蘭嶼的建設與觀光是否愈來愈發達?便利商店是否愈開愈多?還是在地人都生病了?變成沒人敢去的鬼島?核能發電四十幾年了,除了我們享受了幾十年的低電價,促進了傲人的經濟發展外,有誰因核能發電死掉?生病?」。
圖片來源:ETtoday
Advertisements
針對高放射性的用過核燃料,工程師表示可以採用中期貯存方案。這些燃料棒未來可能成為寶藏,因其中90%的鈾238能轉化為鈽239,具有龐大能源潛力。目前全球已有約150座中期貯存場,隨著科技進步,未來處理成本可望大幅降低。
圖片來源:中央社
王義龍反問,核二、核三該折舊的都已折舊,現各廠僅需花費約300億的延役費用,又可發電至少20年,全天候運轉,總發電量增12%,不製造空污,加一次燃料運轉18個月,能減少船運污染,每度電約1.5元,且已包含延役費用及後端處理費用,「試問還有比這更划算的嗎?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