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澡突發腦梗!85歲阿公「緊急入院」15分鐘活命 「新技術曝光」急性腦梗有救了
洗澡後突然說不出話,右邊身體不能動,意識逐漸模糊——85歲的王爺爺(化名),在家經歷了驚險一幕。急救車一路飛馳,將老人送到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急診科。此時,距離發病剛過去1小時。老人被推進急診室後,一場高效的生命接力即刻啟動...
神經疾病中心急診值班醫生李明軒,憑藉豐富臨床經驗,第一時間判斷患者高度疑似急性腦卒中,影像科急診團隊完成頭頸部血管檢查(CTA),結果顯示:左側大腦中動脈M1段急性閉塞!這是給左腦供血的主幹血管,堵住了。
Advertisements
圖說 / 術前CTA顯示左側大腦中動脈M1段急性閉塞
擺在醫護團隊面前的難題遠,不止腦梗死本身。王爺爺有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,日常居家常需吸氧治療,還有房顫病史,但已停藥數月。此外,高齡患者介入取栓手術腦出血及心肺疾病併發症風險極高。
此刻,王大爺呼吸急促、心率加快,情況危急。 醫護團隊陷入兩難,全麻更穩定但準備時間長,從王爺爺目前的身體狀況來看,術後可能無法拔管,心肺併發症發生機率更高;局麻更快、能減少對心肺功能影響,但對昏迷無法配合的高齡多系統病老人,要求術者技術極其嫻熟精準,心理素質強大,必須在極短時間內、完成手術操作。
圖說 / 術中取出的血栓
Advertisements
導管室裡,值班二線醫生李碩協調術前準備,值班主任黃慶與家屬充分溝通風險,基於老人脆弱的肺功能和爭取時間的緊迫性,果斷拍板:局麻下急診取栓!氣氛緊張到了極點。在神經疾病中心執行主任霍曉川的指導下,黃慶、柳明富、邴迎林醫生全神貫注,雙手沉穩地操作著手術器械,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。
15分鐘!團隊成功抽吸出血栓,顱內閉塞的血管成功開通,血流瞬間恢復通暢,更令人振奮的變化隨即發生:原本昏迷失語、右側肢體完全癱瘓(0級肌力)的老人,緩緩睜開了眼睛,可以說話對答了!右側偏癱的肢體,也漸漸有了活動的跡象,可以抬離手術床,肌力達到了4級。
圖說 / 術中大腦中動脈即刻再通
Advertisements
手術成功是第一步,王爺爺被轉入重症監護室(ICU)進行綜合治療,24小時不間斷監測老人的生命體徵,幫助老人先後闖過感染、心肺功能異常等多個難關。一周後,老人病情穩定,轉入康復階段。
急性腦梗死(俗稱「腦梗塞」或「中風」),是威脅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,其特點可概括為「五高」:
1. 致死率高,是我國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
2. 致殘率高,約75%的倖存者讓許多家庭陷入痛苦,會遺留不同程度殘疾(如偏癱、失語)
3. 發病率高,發病人數眾多,且呈年輕化趨勢
Advertisements
4. 復發率高,首次發病後,再次發生腦梗的風險顯著增加
5. 經濟負擔高,治療和長期康復費用,對家庭造成經濟負擔。
腦梗死的救治效果與時間直接相關,每延誤1分鐘,就會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,且這種損傷不可逆轉。如果不能在有效時間內,開通閉塞血管,患者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意識喪失,呼吸、心跳停止,即便幸運存活,也會伴隨偏癱、失語、昏迷等嚴重後遺症。
一旦發現以下卒中警示信號(FAST口訣),立即就醫:
Face(臉):面部不對稱,口角歪斜
Arm(手臂):一側手臂無力抬起或麻木
Speech(言語):說話不清、表達困難或聽不懂別人說話
Time(時間):發現任何一項,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!
與腦梗死的較量中,每一秒都至關重要,早一分就醫,多一分康復的希望。
參考來源:搜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