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午覺不一定好!醫生警告老人「6習慣千萬別做」 嚴重者「恐釀慢性死亡」:躺越久越危險
盛夏來臨,不少老人午後總愛找個涼快地方打個瞌睡,圖個清涼。但你知道嗎?並不是所有的「午休」都是健康的。尤其在高溫環境下,老人如果採用了錯誤的休息方式,可能不但無法恢復體力,反而還會引發嚴重健康問題。
不少人都說「睡午覺是養生」,可在醫生眼裡,「怎麼睡」、「睡多久」、「睡哪兒」才是關鍵。今天這篇文章,就帶你了解:天氣越熱,老人越不能做的6種休息法,別再讓「午覺」變成健康隱患!
Advertisements
1.飯後立刻躺下休息?傷胃還傷心臟
很多老年人吃完午飯後習慣立刻躺下休息,覺得這是「養生之道」。但其實,剛吃完飯,胃腸正忙著消化,血液集中在胃部,這時候立馬平躺會使胃內容物逆流,增加胃食管反流和消化不良的風險。
而更嚴重的是,老年人本身心臟功能減弱,飯後血液集中於腹部,可能導致腦供血不足,出現頭暈、心悸甚至暈厥的情況。
醫生建議:飯後至少坐著休息30分鐘,待胃部初步消化後再考慮午休。
Advertisements
2.趴著睡午覺?脊椎和呼吸系統都受罪
不少老人喜歡趴在桌上或沙發扶手上打瞌睡,看似方便,其實危害不小。趴睡會使頸椎、胸椎長期處於不自然的彎曲狀態,容易壓迫神經,引發肩頸酸痛,甚至頭暈眼花。
更嚴重的是,趴睡會壓迫胸部和肺部,影響呼吸和心臟功能,對本身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、高血壓或心臟病的老人來說,無異於「慢性自殺」。
醫生提醒:正確的午休姿勢是側臥或仰臥,並保持通風,不壓迫胸腹部。
Advertisements
3.在空調房裡直接睡著?誘發「空調病」
盛夏酷熱,不少老人喜歡開空調午睡。但如果沒有控制好溫度和風向,反而容易引發「空調病」,尤其是免疫力較低的老年人。
長期直吹冷風會造成關節痛、面癱、呼吸道感染等問題。中國疾控中心曾指出,空調溫度不宜低於26℃,風口不能直吹人體。
同時,空調長期不清潔,還可能滋生軍團菌、黴菌等致病微生物,對肺功能本就不強的老人來說,是極大的威脅。
正確做法:空調溫度保持26~28℃,使用前定期清洗過濾網,並在房間放一盆水以保持濕度。
Advertisements
4.在陽台、戶外樹蔭下打盹?中暑風險高
很多老人認為在樹蔭下、陽台上納涼午睡是「自然療法」,但高溫天氣下,即使不在陽光直射下,環境溫度也可能高達35℃以上。在這種情況下睡覺,人體的汗液蒸發受限,易導致體溫調節失衡,進而引發中暑。
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,高溫會加重心臟負擔,誘發中風、心梗等急性事件。據《中華急診醫學雜誌》統計,高溫天老年人中暑致死率遠高於年輕人。
醫生建議:午休應選擇通風、陰涼、恆溫的室內環境,而不是戶外或陽台。
Advertisements
5.睡太久?小心血壓驟降、起身頭暈
午睡雖好,但超過1小時反而弊大於利。研究表明,午睡時間控制在20~30分鐘最為適宜,超過60分鐘會使人進入深度睡眠階段,醒來反而更疲憊。
更重要的是,老年人自律神經調節能力下降,長時間午睡後突然起身,容易出現「體位性低血壓」,即血壓驟降,引發頭暈、跌倒,甚至猝倒。
醫生建議:午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,醒來不要立刻起身,先躺2分鐘,再坐2分鐘,再慢慢站起。
Advertisements
6.滿頭大汗直接午睡?引發感冒與風濕
夏天人體出汗多,很多老人做事後不擦汗、也不換衣服就直接躺下休息,這種做法非常危險。汗液帶走熱量後,皮膚表面溫度迅速下降,如果此時午休,極易導致風寒侵襲,誘發感冒、關節炎、風濕病等。
更別說不少人午休時還開著風扇或空調直吹,這種「熱汗冷吹」的方式,是導致夏季感冒、關節痛的「元兇」之一。
醫生建議:出汗後應先用毛巾擦乾,換上乾淨衣物,待體溫恢復正常再休息。
午休雖好,但老人更要「講究方式」
午休是一種健康習慣,但前提是方式得當。很多老年人以為「只要能睡就是好」,卻忽視了身體的負擔和風險。錯誤的休息方式,不僅不能恢復體力,還可能誘發疾病。
尤其在炎熱夏季,中老年人午休更要注重環境、時間、姿勢,切勿圖一時之快而損害健康。
醫生建議:夏季老年人午休「三字經」
通風好: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悶熱和缺氧。
溫度穩:室溫控制在26~28℃,避免忽冷忽熱。
時間短:控制午睡時間在30分鐘以內,避免過度昏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