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飯一個小小疏忽!37歲男子「竟要切肝保命」當場嚇傻
37歲的李先生(化名)至今仍難以相信,這根藏在體內半個月的「隱形殺手」,竟險些讓他陷入生命危險。
半月前,李先生在沒有明顯感覺的情況下,不小心吞食了一根魚刺。幾天後,他陸續出現腹痛、發熱、畏寒等癥狀,體溫一度高達40℃。在當地醫院,醫生診斷為「肝膿腫」,並給予抗炎、補液及穿刺引流治療。可高燒反覆、腹痛難解,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病因。
Advertisements
直到行CT檢查時,醫生才驚訝地發現——肝臟左葉靠近胃賁門處,竟有一條細長的高密度影,形似魚刺。原來,那根魚刺在吞咽厚穿透了胃壁,從賁門區域「鑽」入肝臟,引發感染與膿腫。在簡單進行肝膿腫介入穿刺引流后,當地外科醫生評估后認為,要徹底清除異物,需要進行左半肝切除手術,但這對於李先生來說,創傷大、風險高,他難以接受。
而魚刺位置非常兇險,就在賁門旁刺入左肝,緊貼大血管。病程長、腹腔感染粘連嚴重,術中可能找不到魚刺,一旦操作不慎也會造成內鏡下無法控制的大出血。而後醫師提出了個大膽的設想——能否通過胃鏡,在食道管壁夾層建個隧道「開一扇門」,直接進入腹腔取出魚刺?這個想法意味著要讓內鏡「跨越」胃壁的天然邊界,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。
Advertisements
經過耐心手術分離,一抹銀光在燈下閃現——那正是長約3.5厘米的魚刺,鋒利如針,已深深嵌入左肝組織中。醫師穩穩夾住魚刺,將其完整取出,全程無明顯出血。手術歷時3小時,患者術後恢復順利,體溫恢復正常,肝膿腫逐漸吸收,免於進行高創傷、高風險的左半肝切除手術,保住了完整的肝臟功能。
據悉,該手術是全球首例「內鏡下經食管黏膜下隧道進腹肝異物取出術」,標誌著內鏡技術在跨腔治療領域新的突破。就像在食管和胃壁上開了一扇「隱形之門」,通過內鏡直達病灶,實現精準、微創、安全地取出異物,為未來複雜胸腹腔病變的內鏡介入治療提供了全新思路。
Advertisements
專家提醒,魚刺、雞骨、牙籤等尖銳異物一旦誤吞,應儘早就診,不可依賴「吞飯糰」「喝醋」等民間方法自行處理。若異物穿透胃腸壁,可引發胸腔大出血、腹膜炎、膿腫,甚至危及生命,喝醋不僅沒辦法讓魚骨「軟化」,反而容易造成咽喉及胃食管粘膜損傷。吞咽食物容易導致口咽部的魚刺扎傷局部黏膜,或者下行至更深的位置!
圖片來源 大紀元
如果真的不幸被魚刺刺到,那該怎麼辦?首先用力的咳嗽,看是否能把魚刺咳出來,如果能看到魚刺,可以用鑷子夾取,如果無明顯好轉,即刻及時就醫。當不慎吞下尖銳的異物,出現腹痛、腹脹、噁心嘔吐、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情況時候,要高度懷疑腸梗阻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