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固醇冠軍被揪出!它是肥肉25倍「簡直血管殺手」 醫生:越吃血管越塞「很多人還吃它補身體」
說起膽固醇,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「肥肉」。但你知道嗎?真正的「膽固醇之王」根本不是肥肉,而是一種我們餐桌上司空見慣、很多人還特意買來「補身體」的食物。它的膽固醇含量,竟然是肥肉的25倍!
這個「冠軍」就是——動物內臟,尤其是豬腦。
一、肥肉不是最可怕的,豬腦才是「隱藏殺手」
很多人談「膽固醇」色變,卻從來沒想過,自己在吃的並不是肥肉,而是炒腰花、爆豬肝、紅燒腦花這些「鮮香下飯」的菜肴。
Advertisements
據《中國食物成分表(第6版)》數據:
每100克豬腦中膽固醇含量高達3100毫克,而普通肥肉的膽固醇含量只有100—120毫克左右。
也就是說,吃一口豬腦,相當於吃了25口肥肉。如果你還以為吃點腦花能「補腦」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二、膽固醇多了,血管出事可不是小事
膽固醇並非完全有害,身體確實需要它來合成激素、維持細胞功能。但問題是:現代人根本不缺膽固醇,反而攝入太多!
Advertisements
當「壞膽固醇」(低密度脂蛋白)在血液中增多,它就會像垃圾一樣黏在血管壁上,久而久之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導致血管變窄、變硬,血壓飆升、心梗、腦梗、猝死隨之而來。
中國心血管病年報告(2023)指出:
我國每5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血脂異常,心血管疾病死亡佔總死亡的40%以上,居首位。
而這背後,吃得太油、膽固醇攝入超標是重要因素之一。
三、醫生提醒:這些「營養好」的食物,其實是血管殺手
1. 豬腦、羊腦
Advertisements
很多中老年人認為吃腦補腦,實則不然。豬腦不僅膽固醇爆表,脂肪含量也不低。長期攝入,不僅無法補腦,反而可能讓血管越來越堵,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。
2. 動物肝臟
豬肝、雞肝雖然富含鐵和維生素A,但膽固醇同樣不低,每100克豬肝含有近400毫克膽固醇。每周吃1—2次已經足夠,再多反而有害。
3. 蝦頭、蟹黃
很多人吃蝦蟹時最愛「啃頭吸腦」,覺得味道濃郁、營養豐富。但其實這些部位是膽固醇、重金屬和代謝廢物的集中地,不建議經常食用。
四、既然不能吃,那到底還能吃啥?
Advertisements
不是所有膽固醇都要拒絕,關鍵是選對食物、吃得適量。
✅ 推薦食物:
深海魚類:比如鮭魚、金槍魚,富含Ω-3脂肪酸,有助於「清理」血管。
高纖維蔬菜:如菠菜、西蘭花、胡蘿蔔,能促進膽固醇代謝。
全穀物:燕麥、糙米、玉米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,有助於降低「壞膽固醇」。
堅果類(適量):核桃、杏仁等含有植物固醇,有助於調節血脂。
❌ 飲食雷區:
Advertisements
動物內臟:再「香」也不能多吃。
油炸食物:含有大量反式脂肪,比膽固醇更可怕。
奶油蛋糕、乳酪製品:隱形膽固醇大戶,吃多了不知不覺「超標」。
五、膽固醇高,不靠「吃藥」就能降?
很多人一查血脂高,就想著吃降脂藥。但真正的「藥」,其實是生活方式。
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(2016年版)》明確指出:
控制飲食脂肪攝入量:總脂肪不超過總能量的30%,飽和脂肪小於10%。
限制膽固醇攝入:每日不超過300毫克。
Advertisements
多運動: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。
戒煙限酒:煙草和酒精都會加速動脈硬化。
換句話說,不是降膽固醇的藥不重要,而是沒有生活方式的配合,藥效也會打折。
六、別被「補」字迷惑了,真正補的是「習慣」
很多人年紀大了,身體虛了,就開始「進補」。燉個豬腦湯、吃點肝粉、買點蟲草鹿茸,再來點高蛋白「營養餐」。
但事實上,最該補的不是營養,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控制體重
Advertisements
堅持鍛煉
合理飲食
定期體檢
這些聽起來「老生常談」的建議,才是保命的關鍵。
七、不是不能吃,而是別過量
最後強調一句:食物沒有絕對的好壞,關鍵在於攝入的量和頻率。
豬腦、肝臟、蝦黃不是完全不能碰,而是不要頻繁、大量攝入,更不能當成「補品」天天吃。
每周一次,控制在50克以內,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粗糧,是比較安全的方式。
對中老年人、高血脂人群、高血壓患者來說,更應該遠離「膽固醇炸彈」,保護血管就是保護生命。
參考資料:
[1] 中國營養學會.《中國食物成分表(第6版)》.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, 2022年.
[2]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.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(2016年版)》.
[3]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.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.
[4] 中國疾控中心官網.《膳食指南與健康生活方式》.
來源:touti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