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亮麗的風景線!百歲老夫妻院裡「種柿子樹當風景」成熟後無人採摘 浪費太可惜「盼野鳥來吃」
古人說,人之初,性本善。意思是說,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。也正是因為善良,人才會有仁慈和憐憫之心,才會願意互助互愛,將人間變成愛的海洋,使人類能夠一直興旺的繁衍下去。
「這兩棵果樹種了有20多年了,每年到秋季都是整個樹結滿了果子。要是能全部採摘下來的話,一棵樹差不多能摘150多公斤。」聊起自家院中的兩柿樹,坐在床上的吳金山一下來了精神,他說,前些年,柿子成熟的時候,除了自己吃外,還會採摘下來送給親戚和鄰居品嘗品嘗。「現在,到柿子成熟的時候,就盼著能多來些野鳥來吃,不然,落到地上丟了怪可惜的。」
Advertisements
吳金山今年已經101高齡,耳不聾,眼不花,思維還算清晰,在村裡算是一位老壽星了。問起院中兩棵柿樹的來歷,老人一下打開了話匣子。老人說,1937年盧溝橋事變那年,他只有17歲。和許多愛國青年一樣,他在家鄉安徽太和自願參軍,集訓一個月後步行至商丘,補充到108師成為一名步兵。
老人說,後來,隨部隊坐火車至無錫後步行至上海進行接防,曾和日軍正面作戰20多天。因為作戰時勇猛,他先後當任機槍連連長、國防突擊隊三組組長、中校情報參謀等職務。戰爭結束後,吳金山回到了家鄉務農,娶妻生子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。
Advertisements
「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種菜,種果樹。那時候,在房前屋後種的果樹品種多,有梨樹、棗樹、葡萄樹之類的啥都有。到春天了,房屋周圍開的花有紅的、白的等特別好看。」老人說,最熱鬧的是秋季,果子成熟後採摘下來很少想著拿到集市上去賣,自己家吃不完,就拿著送給親戚鄰居們吃。圖為2018年10月,在志願者的幫助下,吳金山和老伴在自家的柿子樹下第一次拍結婚照。
Advertisements
隨著農村發展變化,吳金山家的房屋也由原來的土坯房被推倒翻蓋成了磚瓦房。當年,他親手栽下的果樹也因村莊發展被砍伐當成了做飯的木柴。老人說,當時,在準備砍伐這些果樹時候,他內心是一萬個捨不得。「群眾生活水平好了,都想把住的建造漂亮一點,所以,村莊也得進行新的規劃,砍掉果樹也沒辦法的事,咱個人的愛好是件小事,得服從集體的發展需要。」圖為2018年10月,在志願者的幫助下,吳金山和老伴拍完結婚照後,一起品嘗自家成熟的柿子。
Advertisements
在隨後的多年間,因為忙於照顧子女成長,並先張羅著為他們結婚成家,所以吳金山再沒有心思和精力去種植果樹了。「後來,子女們也不需要我再操心問事了,我算清閑了下來。看著院子裡空間大,閑著怪可惜,就弄了兩棵柿樹苗種在院裡。果樹最喜陽光和通風,栽下去長得很快,沒過幾年就掛果了。」
老人說,他家院子裡的這兩棵柿樹結的果子特別好吃。每年到了秋季的時候,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,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,猶如一個個紅燈籠一樣美不勝收,這成為他家院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。
Advertisements
「這幾年,結的柿子特別多,根本就吃不完。如果成熟後不及時採摘下來,落到地上就會摔成一灘柿泥漿。「老人說著,並連連示意攝影師自己去採摘帶回去吃。他說,在戰爭年代,物資匱乏,如果有這些柿子都能救下不少人的命。「現在條件好了,咱也要學會節儉,不能隨意浪費。柿子的營養很豐富,可是現在喜歡吃的人不多。我和老伴年齡大了,想採摘下來做成柿餅也沒有這個能力,這麼好的果子丟了太可惜,只能盼著有更多的鳥兒來吃了。」
採訪中,攝影師被眼前這位百歲老人的善良之舉給深深感動,真心祝願這對老夫妻健康長壽!據媒體報道,在世抗日老兵現在已年逾九十,他們正以每年20%左右的速度離開人世,社會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關愛。